近日,南阳曲艺名家、省级非物质遗产项目(板头曲)代表性传承人张家华先生,将他所创作、整理、收藏的曲艺文献手稿赠给南阳市卧龙区档案馆,丰富了馆藏非遗档案资源,为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研究提供了资料依据。

此次捐赠的手稿涵盖曲谱、唱词、演奏技法及口述史料,包括王省吾、仝振武、曹东扶等大调曲名家传的曲谱,以及原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罗杨的书法手迹和其他珍贵曲艺资料等,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与传承价值。这些手稿资料不仅系统记录了板头曲的音乐结构与表演范式,也真实反映了20世纪中期以来南阳曲艺的传承脉络与艺术变迁,入藏曲艺资料丰富了 “南阳曲艺非遗数据库”资源。

张家华表示,这些手稿是自己半生心血的结晶,捐给国家是他对南阳曲艺最深沉的告白。非遗的生命力在于活态传承,唯有融入现代生活,才能真正实现薪火相传,希望后继有人,守正创新,让板头曲不仅留在纸上,更在传承中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期望更多民间艺人将私藏变为公享,让文化财富惠及全社会。档案馆将对这些手稿、资料进行系统整理、修复与数字化存档,并适时向学界开放利用,让沉睡的手稿焕发新的生命力,真正实现“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文化使命,为擦亮南阳中国曲艺之乡这张靓丽名片贡献档案力量。

张家华生于1946年,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河南曲艺家协会会员,琵琶演奏家。1962年从事文艺工作,师从曹东扶、郑耀亭、朱福庆、李一清等板头曲、大调曲子老前辈。他潜心钻研板头曲、大调曲艺术,80年代创作设计的大调曲子《二嫂买锄》《威震敌胆》等曲目分别在全国、省级文艺汇演中获奖。2002年,河南省政府文化部门任命张家华为音乐设计,编排大调曲子《黛玉赏雪》等和多首板头曲代表河南省参加东南亚六国在泉州举办的第七届国际南音大会暨古乐演奏大会,得到东南亚六国代表队堪称一绝的赞誉。2008年4月,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板头曲)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被聘为南阳师范学院客座教授,曾连续多年获得全国民族乐器艺术水平考级委员会优秀教师称号。曹东扶先生儿子、河南筝会名誉会长曹永安给与张家华极高评价,“张家华是先父大调曲子、板头曲艺术的重要继承人,其大调曲子唱腔古朴大方别具一格,又善三弦、琵琶演奏、伴奏。他为大调曲子、板头曲的传承发展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培养了一批传承人,为曲艺艺术的延续注入了新鲜血液。”

首页
BV伟德官方网站APP
伟德安卓app下载安装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